摘 要:預應力技術是現代建筑工程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技術。通過運用預應力技術能夠有效減少結構裂縫,并能根據需要形成大空間結構,對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也有顯著效果。因此,本文針對建筑工程中的預應力技術施工監控要點進行探討,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預應力技術;質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預應力技術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預應力技術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發展前景廣闊。 1.預應力工程的施工工藝流程 預應力工程施工步驟要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流程進行。一般工藝流程為:原材料入場--預應力筋下料—畫好預應力曲線并放線--焊接固定支架--鋪放波紋管--人工穿預應力筋--澆筑混凝土--張拉預應力筋--多余預應力筋切除--封錨。施工過程要按照此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并且關注每一個施工步驟中的重點、難點,真正提高工程的質量。 2.預應力工程的施工技術要點 2.1 焊接固定架 預應力筋處于控制點位置時要進行對應的支撐工作,一般采用固定架方法對其進行支撐。即使用普通鋼筋將波紋管捆綁成型,再通過波紋管管底對其高度進行控制。施工時要按照預先設定的預應力曲線進行,在關鍵部位鋼筋上應對矢高進行標注,并在橫梁上每隔1000mm左右焊接支架。固定支架強度應滿足一定要求,這樣能夠保證在澆筑時波紋管及預應力曲線不會發生大的變形。施工時應該要求專業焊工配合施工人員進行,共同焊接支架,避免支架位置錯誤。 2.2 預應力筋穿束 波紋管固定,焊好固定支架后,按要求在鋪設好的波紋管中放入預應力筋。在施工過程中,往往采用人工穿束的方式來進行。為避免在穿束過程中預應力筋對波紋管造成破壞,在穿進一段時需采用專門膠帶或者其他軟布包住預力筋,以減小穿束過程中摩擦力。在穿束進行時,以及穿束結束后,需隨時檢查波紋管是否因穿束而發生破損。當發現破損時要進行修補,一般采用防水材料進行修補。 2.3 預應力筋就位固定及留排氣泌水孔 預應力筋在豎直方向的支撐是使用搭建固定架的方式來完成的,而水平方向的支撐沒有豎直方向那么要求嚴格,只要保證預應力筋沒有過分的彎折就可以。當固定工作做好后,在波紋管的頂部與兩側應該要設置沁水孔。設置沁水孔的過程如下,首先在波紋管的上方鑿開一個半徑約為10mm左右的孔,然后使用海綿或者塑料的材料壓在孔上,并且用膠帶將此孔進行密封,然后采用鋼絲繩將海綿材料固定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波紋管內的液體向外滲透。塑料壓板的嘴上與沁水孔相連通,同時外接一個直徑為25mm并且長度為500mm的塑料管作排水用。 2.4 預應力筋的張拉 預應力筋的張拉工作就是對于預應力筋施加拉力,使得預應力筋伸長產生一定的形變而承受拉應力,在實際過程中,拉力是由外界荷載提供的。在對預應力筋實施張拉前,首先要進行如下程序:將錨墊板喇叭管里面殘留的混凝土清理干凈,將鋼絲繩上存在的銹斑刮掉以及清理掉其余的附著物,之后,將施工中要使用的錨板套在預應力筋上并且在錨板的錐子孔中涂上潤滑劑潤滑。接下來要準確的安裝千斤頂,并在預應力筋上套上限位板。當這些步驟都完成后,要用專用的張拉工具進行張拉。 2.5 預應力孔道灌漿 要使預應力孔道保持密封,就要對其實行灌漿工作。最佳時機是在張拉結束后就灌漿。不然要在灌漿前張拉后對其實行防護措施,因為鋼絞線和錨具如果在空氣中暴露過久就會生銹與腐蝕,這樣將會降低工程的質量,施工完成后會發生滑線的現象。灌漿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步驟執行,首先要檢查壓漿機是否能正常運行,其次要清理預應力孔道,可以使用清水灌洗,保證里面沒有混凝土殘渣,這樣才能繼續進行灌漿壓漿工作。 3.預應力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項 3.1 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原材料的質量上乘與否對最后的施工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預應力施工中最重要的原料是預應力筋,因此在進行采購時要保證預應力筋質量達到要求,要提供廠家合格證明以及出廠時的檢測報告,里面的項目與數據要能充分反映出預應力筋的性能是否合格。在進場后也要自行對預應力筋進行質量抽查,包括其外表面是否損壞以及進行相關的組裝件試驗來確定強度是否達到要求。 3.2 預應力筋的制作 下料步驟完成后,要制作固定端錨具,并送達施工場地。鋼絲繩的下料長度大致與鋼絲繩在結構內的長度,張拉部位的預留值以及下料所出現的最大誤差的和相等。下料后鋼絲繩要根據其長度大小來進行分類處理,不能出現大范圍的彎折以及刮損。并在所有工作完成后檢查預應力筋的尺寸看是否符合要求。#p#分頁標題#e# 3.3 預應力筋曲線放線以及穿束過程 預應力的曲線放線過程的實施,首先要在箍筋上畫出詳細的預應力筋放線圖,然后根據曲線的形狀,曲線的極值點等特征在梁中布置預應力筋。每隔1m在預應力筋上設置一個控制點控制預應力筋走向。放線過程中要隨時進行檢查。當把普通鋼筋捆綁完畢并將固定架焊接好后,首先鋪好波紋管,然后進行預應力筋的穿束工作,穿束工作要隨時進行質量控制。 3.4 混凝土澆筑及注意事項 預應力筋穿束過程結束以后要及時檢查管線鋪放是否正確,包括波紋管是否有破損,管線是否多余或者缺少管線,進行自我驗收工作,之后才能開始混凝土的澆筑。澆筑的時候,振動棒不要和波紋管有直接的接觸,不然波紋管很容易受損。同時,在澆筑預應力筋的張拉部位或者是與支架直接接觸部位時應當使用直徑較小的振動棒攪動使砂漿密實,不要留有空氣間隙,以免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在澆筑過程完成以后要把錨墊板上面的混凝土殘渣清理干凈,不要留有殘余,之后才能安裝錨具。 4.預應力技術的應用 4.1 預應力技術在加固工程中的應用 現在使用較為普遍的加固方式是通過加強施工構件承受荷載的能力以及壽命來加固建筑物從而達到設計的標準。一般可以采用改變外力作用位置,建筑面補強層加固等方法加強建筑物承受荷載的能力。體外預應力方法也是較為普通的方法,先對構建施加一定的拉力,從而使其受拉區有壓應力產生,受壓區有拉應力產生,因此構件在承受外部荷載時壓應變和拉應變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減輕,那么當荷載加大時,其能夠發生的形變也就更大,這有利于對建筑物進行加固。在使用這個方法時,開始要進行卸載工作,這是為了降低混凝土在開始施工時的初始應變。 4.2 預應力技術在混凝土多跨連續梁的應用 混凝土多跨連續梁在實際情況下存在有正彎矩和負彎矩兩個部位。一般梁的中間為受正彎矩的部位,而梁靠近支架的地方為承受負彎矩的區域。如果梁承受彎矩的能力不合格的話將要對其進行加固,一般采用的加固方法是粘貼碳纖維的方法。 4.3 預應力技術在受彎結構中的應用 對于受彎結構也要進行相關的加固工作,一般采取粘貼碳纖維的方法,因為其強度較高并且施工過程不復雜。構件所能承受的極限拉力是在構件在初始內應力的作用下產生了初始應變后當外界持續施加荷載,混凝土達到了極限壓應變,此時的外界的拉力被稱為極限拉力。混凝土的應變增量決定了碳纖維片材的變形,當初始應變非常大時,此時碳纖維片材的結構可能會有小的損壞,因此之后便不能再承受大的應變,這沒有將碳纖維片材強度高的優點顯示出來。因此,可以在進行粘貼工作時就對其施加一定的初始應力,從而提高極限荷載時碳纖維片材所能承受的外界荷載強度。 5.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于住宅的舒適度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對建筑預應力施工將會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建筑工作者們應緊抓建筑預應力施工要點,認真做好建筑工程預應力施工,進而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放心和高品質的建筑環境。 參考文獻 [1]唐金育.建筑工程預應力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技風,2010(05) [2]俞林軍.預應力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質量控制[J].華章,2012(10) [3]陳建國.波紋管灌漿與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耐久性[J].建筑施工,2002(06)